提高cpu占用率(cpu 如何提高吞吐量和占用率)

之前我们分析过 CPU 是如何工作的,经过「取指、译码、执行、访存、写回、更新」等几个阶段,说成白话就是:
取指:从内存获取要执行的地址(PC);
译码:拿到 PC 地址后,根据地址提示去哪个寄存器取数据;
执行:取到数据后,执行计算「加减乘除」;
访存:计算完成后,根据地址提示去哪个寄存器写数据;
写回:根据寄存器地址,把结果通过端口输出计算结果;
更新:流程结束后,更新 PC 地址,来执行下一次的操作。
有限循环上面的工作逻辑。
具体流程如图所示:

上面 3 条指令,一条指令完成后,才能开始下一条。也就是说第 1 条指令在执行期间,第 2 条指令只能等待。
我们以每秒十亿条指令为单位来描述吞吐量,流水线吞吐量的计算公式是:
吞吐量 = 每个阶段处理的指令数 / 流水线的时钟周期。
按上面的指令逻辑来计算:吞吐量为每秒 30 亿条指令,不过,这样有个很明显的问题,等待时间太长了。
于是聪明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:让 CPU 增加流水线作业。
如何做到的呢?
拿江南皮革厂举例:
1染色、2补边、3烘干、4包装,里面的工序分工明确,哪个阶段负责什么作业,各自负责自己的作业。当一只鞋离开当前工序时,另一只新鞋就可以进入了。所以 … 当第一只鞋进入补边阶段,第二只鞋就可以进入染色阶段了。
如下图:

图片来自于普客园(zhangly)
在 CPU 周期里,第一条指令进入译码阶段的时候,指令2就可以进入取指阶段。这样流水化一套流程下来,吞吐量达到了 80 亿条指令。
那是不是我一直堆硬件,一直增加并行指令的逻辑就可以无限增长了?
流水线有个重要的特征,它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,在单位时间内,提高了执行指令的数量。不过,会增加一些延迟,也就是一整条指令完成的时间(因为会增加中间流程状态)。
所以 … 流水线也有自己的局限性。
一、不一致的划分
如果处理器的一些硬件单元无法划分成多个较小的单元,那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,而另一些指令完成时间会很快。这样的差异会导致某些阶段时间特别长,难以优化。
木桶原理:整体系统的强弱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部分,就像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样。
所以,需要尽量将处理器划分成多个任务阶段,每个阶段负责处理特定的任务,尽量保持时间相对一致,来平衡整个处理过程的性能。
将系统设计成具有相同作业的阶段,是一个严峻的挑战。
二、流水线不能过深
在处理器中,为了实现流水线的切换和同步,需要加入「流水线寄存器」,流水线寄存器用于在各个阶段之间传递数据和控制信号,保证数据的执行和正确性。
当流水线划分成多个阶段的时候,每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切换处理,在一个时钟周期内,一个指令仅完成一个阶段的处理,然后传递给下一个阶段。阶段执行时间大于时钟周期,就会产生错误,小于时钟周期会产生等待。
如果把流水线分成 6 个阶段,每个阶段需要 50ps,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会有 6 条指令在流水线中执行,那吞吐量可以达到 140 亿条。
为了提高效率,现代的处理器采用了很深的流水线(15条或者更多)。处理器架构师将指令的执行划分成很多简单的步骤,这样每个阶段使用的时间就会更小,从而整体提高效率。
而较深的流水线可能会增加指令间的依赖关系和冲突,导致流水线停顿和清空。所以在处理器设计的时候,需要考虑流水线深度、指令复杂性。

总结一下:

流水线技术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。它将指令划分成多个阶段,允许同时执行多条指令,从而显著提高吞吐量。

然而,设计流水线需要考虑阶段任务的均衡分配和流水线深度的合理选择,以避免繁重阶段成为瓶颈,并处理指令间的冲突。

流水线深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吞吐量,但也可能引入依赖关系和停顿。因此,在处理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,以实现更高效的CPU性能。


题图生成:Pixabay
内容优化:ChatGPT
内容来源:《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》

原创文章,作者:小道研究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dun.com/ask/34550.html

(0)
小道研究的头像小道研究
上一篇 2024年4月17日
下一篇 2024年4月17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