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2 年,贝尔实验室的成员布莱恩·柯林汉在其撰写的内部技术文档《A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B》(B语言的教程介绍)中首次引入了 “Hello World” 这一字符串。
他当时利用 B 语言编写了一个示例程序,用以展示如何使用外部变量:
main( ) {
extern a, b, c;
putchar(a); putchar(b); putchar(c); putchar('!*n');
}
a 'hell';
b 'o, w';
c 'orld';
这个简单的程序是计算机编程教育中的一个标志性起点。
代码会在终端打印出 “hello, world”,随后输出一个换行符。
代码之所以被拆分为多个变量,是因为B语言中每个字符常量只能存储四个 ASCII 字符。
到了 1974 年,随着 C 语言逐渐取代 B 语言,柯林汉在贝尔实验室的另一篇内部备忘录《Programming in C: A Tutorial》(C语言编程教程)中,再次使用 C 语言编写了一个”Hello World”程序作为教学示例。
由布莱恩·柯林汉 撰写的“Hello, world”程序:
这个示例后来被他和丹尼斯·里奇在1978年出版的《C程序设计语言》一书中继承:
main( ) {
printf("hello, worldn");
}
以上代码中,main( ) 函数定义了程序开始执行的位置,其主体由一条语句组成,即对printf函数的调用,意思是“打印格式化”(print formatted)。这个函数将使程序输出以参数传递给它的任何内容,在本例中是字符串 hello, world。
自此,”Hello, World!” 已成为编程教育和文化的一部分。
对于许多学习编程,这是他们编写的第一个程序,标志着他们进入编程世界的起点。
“Hello, World!”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程序,它还承载着编程教育的历史和文化意义,是初学者进入编程世界的第一步。
各种语言 Hello World:
原创文章,作者:guozi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dun.com/ask/90067.html